圖成意態足 豈待傳姓名——明代佚名的《錦雉圖》
《詩經》云:“雄雉于飛,泄泄其羽。我之懷矣,自詒伊阻?!币馑际切埏艨罩袚涑釙筹w,讓作者睹物傷懷,更加思念音信渺茫的親人。錦雉學名“赤腹錦雜”,俗稱“金雞”。雄雉五彩皆備,華麗高貴,頭部有飾羽,尾部羽毛較長。
古代很多畫家都擅畫錦雉,且刻畫精彩。宋徽宗趙佶的《芙蓉錦雞圖》更是“尤極神妙”(趙孟頫評語)。入明以后,不僅文人寫意花鳥畫開啟了一代新風,而且工筆花鳥畫也獲得了長足發展。
遼寧省博物館所藏《錦雉圖》(見左圖)即為明代工筆重彩佳作之一。此作系絹本設色,縱99.8厘米,橫92.9厘米,作者姓名湮沒無考,創作時間難以確定。從畫中富艷絢麗的色彩和細膩綿勁的筆力來看,作者直接取法兩宋院體花鳥畫,并有所發揮。
英國美學家貢布里希說:“一個再現的形式離不開它的目的,也離不開流行著那一種特定的視覺語言的社會對它的要求?!泵鞔すP花鳥即有這種流行的“視覺語言”。清人張庚《圖畫精意識》論及明代宮廷畫家林良時說:“每幅必以兩大鳥為主,如錦雞、鴻雁之類,樹梢、空中點以小禽……”《錦雉圖》亦是如此。圖中主要刻畫了雌、雄兩只錦雉,還刻畫了雜花叢中的兩只小鳥。石間裝裱機秋葵盛開,野菊怒放,生機勃勃。
《錦雉圖》得五代黃筌一路畫風的沾溉,充滿富麗堂皇之氣,亦如南宋院體畫家般講究“格法”(“格”指自然之理,“法”指自然之數,即能師法自然、以形寫神)。從錦雉俯仰、鳥嘴閉合、禽鳥相逐、叢花競放、片石遙對的畫面細節中,我們可以感受到畫家已直探造化之功。作品用筆力避輕重、曲直出現太大反差,線條細勻、穩健,造型準確,表現出物象的豐富姿態和蓬勃生機。如秋葵、野菊的枝梗、花瓣、葉片刻畫一絲不茍,神采煥然。畫家畫鳥強調動感:雄雉低頸翹尾,似在覓食;雌雉曲項向天,仿佛唱高歌;花叢中的兩只小鳥也姿態各異。此作花鳥掩映、動靜結合,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?;ㄖ煨蛣e具匠心:遠景野菊長梗如竹,團花似錦,呈仰視之態,有外拓之勢;近景則綴以幾叢秋葵,似補白,不會讓人感覺畫面虛空。為使錦雉更有依托,畫家對角取勢,在左下方與右上方各置片石,形如太湖石。作品用筆重拙,以水墨皴染,“棱角峭硬,如虬虎將踴”(宋代黃休復《益州名畫錄》)。畫家又在石縫中添加了幾束花卉,增強了畫面的活潑情趣。
《錦雉圖》構圖飽滿,左下方與右上方用石頭呼應,左上方與右下方以花來呼應,給人以視覺的完整感和內斂感。錦雉在畫中居于突出位置,把觀眾的眼光吸引到畫中物象上。雄雉翹起尾巴,斜穿畫面,打破了畫面的呆板與沉寂。此作五彩紛披,但又協調統一。雉冠的花青與雉眼周圍的胭脂,雉身的白、黧與爪腳的朱砂,枝葉的粉綠與花瓣的粉黃(另有酡紅、鵝黃等顏色的花瓣)相互映襯。雄雉的白羽毛與赭石渲染的山石、地面形成了明與暗的對比。
總之,《錦雉圖》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,讓人目極心追、味之無盡。
- 上一篇:激情贊頌“陽光西藏”——賞析孫增弟的人物畫 2016/1/7
- 下一篇:袁鵬飛 新畫速遞 2016/1/7